近日,宁夏回族自治区利通区残联联合利通区卫健局启动“居家康复进家庭”项目,组织专业康复团队为辖区17周岁及以上长期卧床的失能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康复服务。截至目前,该项目已覆盖54户家庭,通过“零距离”健康保障破解特殊群体“康复难”痛点,让“足不出户享康复”从期待变为现实。
“康复是生命的重建,更是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基石。”利通区残联理事长介绍,由于失能重度残疾人行动不便,以往前往医院康复不仅需要家属全程陪同、耗时耗力,还可能因往返困难导致康复进程中断。为此,残联联合卫健部门创新服务模式,将康复器械与专业方案“打包”送进家庭,实现从被动等待到主动上门的服务转型。
服务团队由康复治疗师、护理专家等组成,针对肢体残疾、长期卧床等不同类型残疾人制定个性化方案。“以前去医院做康复,得全家轮流陪着,折腾大半天。现在康复师直接上门服务,在家就能跟着练,省心多了!”金星镇的王阿姨看着康复师调整训练姿势笑着说道。
项目启动以来,康复团队已完成54户家庭的全面评估,规范填写了24份《失能重度残疾人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定量表》,通过进食、转移、行走等10项指标对服务对象进行精准评级,为“一人一档”制定《失能重度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方案》提供科学依据,确保服务可溯、内容可核。
“这就像量体裁衣,每位残疾人的肌力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都不一样,方案必须因人而异。”专业康复师马金宏解释道。针对肢体残疾人,团队会手把手指导关节拉伸与肌力训练。对长期卧床者,则重点示范翻身、叩背等褥疮预防技巧。遇到家属有疑问,康复师还会拿出提前准备的康复手册,结合日常照护实例,讲解关键要点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“听得懂、用得上”的生活技能。
在金银滩镇张大叔家中,康复师不仅协助他完成了手臂肌力训练,还耐心指导其老伴学习日常按摩和被动运动的方法。“现在每天练一练,感觉胳膊比之前有劲多了!”张大叔边说边活动着手臂,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。(马佳慧 张雅婷)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