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网银川8月29日电(记者 张瀚暘)初秋的银川,金风送爽。在2025中国-阿拉伯国家工商界经贸对接交流会上,500余名来自中阿工商界、国内贸促机构及国际组织的嘉宾齐聚一堂。在共话合作情谊中探寻新机遇,在共商发展路径中畅想新图景,为中阿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近年来,中阿经贸合作稳中向好。2024年中阿贸易额达4074亿美元,重回4000亿美元以上的历史高位,中国继续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。宁夏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,对阿贸易规模快速增长,贸易结构更趋优化,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向更广泛的投资合作、技术交流和平台共建扩展。
交流会现场,宁夏葡萄酒的醇厚、枸杞原浆的清甜、硒砂瓜的爽口、冰煮滩羊肉的鲜香,展现着地方特色产业的活力。而中国企业带来的最新科技产品,与特色美食相映成趣,勾勒出中阿“传统与现代交融、民生与科技并重”的经贸合作新场景。
2025中国-阿拉伯国家工商界经贸对接交流会现场。新华社记者 张瀚暘 摄
“中阿产业各具优势、互补性强,合作空间广阔无垠。”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在交流会上说,当前中阿在巩固传统领域经贸往来的同时,在新兴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。双方企业可以进一步挖掘绿色低碳、信息通信、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等新兴及高技术领域的合作潜力,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,为双边经贸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。
阿拉伯农工商会总联盟秘书长哈立德·哈纳菲则从发展需求出发,道出合作心声:“阿拉伯国家正处在经济多元化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,而中国凭借在科技、绿色能源和工业创新领域的卓越成就,是阿拉伯国家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伙伴。”他希望双方在低空经济、新能源、智慧物流、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强协同,共同开拓合作新赛道。
参会嘉宾在现场品尝葡萄酒。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
低空经济,正是中阿合作的“新蓝海”。阿拉伯国家地域广袤、人口密度较低,拥有大面积荒漠地带,为无人机等低空航空器提供了“天然试验场”与应用场景。交流会现场,中国无人机企业带来的多类型产品引发广泛关注——可用于油田巡检的专业机型、适配光伏清洗的高效设备、助力农业灌溉的智能工具和支撑大型表演的创意无人机,每一款都精准对接阿拉伯国家实际需求。
“无人机不仅能大幅提升光伏、警务、大型工程等场景的巡检效率与识别精准度,还可同步开展智能分析,即时生成‘体检报告’,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。”宁夏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副会长赵旭东介绍。北京大学空天信息工程中心主任、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程承旗提出,建立标准统一的低空立体交通“红绿灯”系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信息基础设施,与中外嘉宾共同畅想了实现低空“车同轨、书同文”的未来合作图景。
参会嘉宾在现场交流。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
绿色低碳,是现场交流中的“高频词”。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虽然资源禀赋、发展路径不同,但都向着清洁、绿色、低碳的目标前进。阿拉伯地区是全球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,发展清洁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;而中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、产业应用、项目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,可与阿拉伯国家实现优势互补。
来自宁夏石嘴山市的宁夏氟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带来了支撑绿色产业发展的“明星产品”——聚偏氟乙烯。这种含氟高分子材料,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、光伏背板、水处理等领域,恰好契合阿拉伯国家发展需求。“石嘴山本地丰富的电石、无水氟化氢、液氯等原材料,帮我们降低了高额运输成本。宁夏绿电产业园提供的专属绿电,又大幅压缩了能源成本。”企业负责人道出了产品竞争力的来源。凭借高性价比优势,该企业吸引了不少阿拉伯国家嘉宾主动洽谈。
除了宁夏本地企业的“主场发力”,北京、河北、山东等地的新能源企业也不远千里赴银川参会,带来先进技术与合作方案。看到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,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商会副会长贾马力·蓝达迪感慨道:“我欣喜地看到,中阿合作正从传统能源领域,向更广阔、更多元的方向蓬勃拓展。阿拉伯国家市场广阔、机遇无限,期待中阿能真正实现双向投资的良性循环,让合作成果惠及更多民众。”(完)